当前位置:首页 > 他山之石 > 正文

湖南省汝城县:“支部+农经合作社”给力新农村建设

发布日期:2012-09-27  访问次数:   信息来源: 第一书记   字号:[ ]
湖南省汝城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,积极推行以农户为基础,产业为依托,村党支部为主导,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的农村党建“支部+农经合作社”工作模式,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农村发展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相互促进,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。

“支部+农经合作社”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了组织基础。在推行农村党建“支部+农经合作社”工作中,积极引导村党支部立足村级主导产业,整合优势资源,扩大规模经营,在致富群众、壮大集体经济中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。同时,推行党支部书记与合作社社长交叉任职、党员致富能手参与领办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办法加强党的领导,并出台具体措施,规范协会管理,增强了各类合作社自我发展的水平,使协会组织成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。目前,全县按照“入出自由,利益共享,风险共担”的原则,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206个,其中种植类128个,养殖类38个,加工销售类24个,物流运输类16个。

“支部+农经合作社”为新农村建设培育了优势产业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过程中,把推行农村党建“支部+合作社”工作模式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。具备产业化经营雏形的村积极筹办专业协会,将规模小、联系少的农村散户经济集成起来,形成拳头,做大做强,逐步形成“支部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或“能人大户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管理模式。截至目前,全县309个村中具有自身特点的主导产业的村就有176个。作为省级新农村合作社示范点的泉水镇旱塘村,积极挖掘本村优势资源,发展茶叶产业,全村群众积极入社,该村合作社被列入省级合作示范社,该村“硒山茶”成为全省名优茶产品,产品供不应求,形成了为民增收的主导产业。仅板栗一项就为该村人平每年增收1200多元。

“支部+农经合作社”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。在推行“支部+农经合作社”工作中,注重营造广纳群贤、竞争择优的用人导向,一大批合作社中的骨干分子和优秀社员被选拔到村组干部岗位上,作为新发展党员培养对象,进一步优化了村级领导班子的年龄、知识和专业结构,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班子的整体功能。同时,通过协会把农村分散在各个产业链上的人才聚集起来,整合了农村的人才资源,有效解决了农村人才资源不足和人才资源浪费的问题。今年来,全县206个专业合作社先后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320多期(次),培训社员6900多人次,推广新技术60多项。文明乡二都村通过发挥合作社的作用,使一些定向培养的人才实现了“反哺”人才培育,全村各项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。目前,该村水果开发、蔬菜种植、一些农副土特产的生产技术不仅实现了自给,还成为了全县乡土人才的培训基地,这批人才中的大部分对象进入了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。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